放榜前一晚,有位DSE考生給我留言,內容大致是她覺得通識科成績應該只有Level 2,甚至擔心不合格,因為她花了太多時間應付中文考試,根本沒有怎樣溫習過通識;加上臨場表現一般,有些題目甚至未完成。最後成績出來了,她有Level 5,也是筆者對她成績的合理推算。
在筆者接觸的考生中,他們對通識科的感覺大致有兩種:第一,考生會認為通識不用怎樣溫習──―通識是一科「吹水科」。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發覺溫習和沒有溫習成績都沒有太大的分別,甚至有時候溫習後出來的成績可能比「天才波」的成績更差;第二,考生總會認為通識科主要考時事,所以熟讀時事新聞就能考好通識。對於第一種看法,我勉強認同。我通常回應考生:沒有墨水,又怎樣吹水?而且能夠吹水的學生,他們的表達能力都較強,思路也較清晰,只要考核的議題他們略為認識,考生就能得心應手,隨意發揮。前文所描述那位取得通識Level 5的考生便是其中一個例子。至於對於通識科持第二種觀點的考生,我也認為熟悉時事是突破Level 5「封頂」位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為站在考評的角度,引入合適事例作解說是高分的其中一個要求。不過,通識科也很強調考生的正反思考和多角度思考等能力,所以熟讀時事很重要,但懂得將時事新聞轉化為合適事例作觀點解說更重要。既然如此,讀者可能有一個疑問:這是否意味着這一科是不用溫習、只靠多了解時事等方法去提升分數的呢?
筆者並不是甚麼教育理論專家或是認知科學學者,只是一位任教新高中通識的前線老師。但總覺得平時閱報的時候,考生只要細心或留心一點,或者稍有系統地閱讀,建構一個有系統的閱讀習慣(姑且稱為「閱報策略」),應該有助提升答題技巧。或者可與大家簡單分享兩點:
第一,若針對考試的議題作閱報的話,留意多一點持續發生的新聞,例如:肥胖,瘦身美容,污染等。綜合過去幾年新高中通識科出過的議題,都是持續幾年,甚至跨世代為人關注的議題。此外,若考生有買考評局出版的考試報告的話,會否留意到考評局在報告中提及擬題所選用的資料(議題),大都是青少年在平時閱讀媒體容易接觸的。根據上述兩個觀察應注意:一,持續在社區出現的新聞;二,耳熟能詳的新聞。考生可在閱報前先作篩選,找本港新聞中合乎上述兩個原則作為起點,開始閱讀。
第二,其實要貼中考評的議題是很困難的,因此訓練答題時的表達能力,如以邏輯思維、正反角度論述及多角度論述回應題目,看來更有其必要。閱讀不同報章的社評,是有部份幫助,但要留意評論員的立場是否一邊倒。筆者建議若真的閱讀報章評論,應至少選擇兩份立場相反的來閱讀,這樣的話有兩個好處:一,能涉獵正反角度對某個時事議題的看法;第二,能訓練表達的層次:大凡一篇好的評論結構,閱讀的人能很順利找到每段的結構:主題句,解說/用作說明的事例,小結作新一段的引子。當我們閱讀新聞評論時,可以嘗試先提升這些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