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On the base of retrospect of the definition to the fuzzy
and hedges, their classification is redefined, and their pragmatic
functions is studied from the communicational perspective.
摘要:
本文在回顧了前人對「模糊」和模糊限制語的定義的基礎上,從交際效果的角度出發,對模糊語限制語進行了重新分類,並探討其在話語中的語用功能。
|
1. 引言
模糊限制語(hedges)這個術語首先是札德在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一文中提出來的。它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詞的模糊程度。繼札德之後美國語言學家Lakoff先後發表了兩篇論模糊限制語的論文。在論文〈語義標準和模糊概念邏輯的研究〉(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一文中將模糊限制語定義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繼Lakoff之後,中外學者對模糊限制語作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研究範圍涉及語義及語用兩個層面。從分類情況看,有的從語義特徵出發,將其分為程度模糊限制語、範圍模糊限制語、數量模糊限制語、質量模糊限制語及方式準則模糊限制語五種主要類型。也有的從語用角度,將模糊限制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本文是在後一種分類的基礎上,根據本文論述的需要,從對話語影響結果的角度進行了重新分類。
2. 模糊的定義
美國哲學家、數學家皮爾斯是第一位集中注意研究「模糊」這一主題的當代哲學家。他於1902年給模糊下的定義是:「當事物出現幾種可能狀態時,儘管說話者對這些狀態進行了仔細的思考,實際上仍不能確定,是把這些狀態排除出某個命題(proposition),還是歸屬於這個命題?這時候,這個命題就是模糊的。上面說的實際上不能確定,我指的並不是由於解釋者的無知而不能確定,而是因為說話者的語言特點就是模糊的(轉引自伍鐵平,2002,136)」。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認為「模糊既不是一種無關緊要的現象,也不是一種很成問題的現象。」相反,他們認為,「模糊是自然語言的一個構成要素,它對自然語言的有效使用至關重要」。美國哈佛大學的謝佛勒(Israel
Scheffler)指出:「模糊性是描寫性詞語的一種普遍特性,它同標準邏輯有着根本性的衝突。模糊性表明人的大腦有着某種根本性的局限或來自自然界根深蒂固的界限不清的特點(轉引自伍鐵平,2002,137)」。這說明「模糊」是語言的一大特點,語言的模糊性是客觀存在的。
3. 模糊限制語的分類
筆者在本文中將模糊限制語分為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和不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兩大類。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包括四小類:1.否定字面意義的模糊限制語;2.表示接近真實情況的模糊限制語;3.使精確義變模糊的模糊限制語;4.表不確定頻率的模糊限制語。不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包括兩小類:1.主觀性模糊限制語;2.客觀性模糊限制語。如下表:
模糊限制語
|
改變話語意義的
模糊限制語
|
不改變話語意義的
模糊限制語
|
1 |
否定字面意義的模糊限制語
|
1 |
主觀性模糊限制語 |
2 |
表示接近真實情況的模糊限制語 |
3 |
使精確義變模糊的模糊限制語
|
2 |
客觀性模糊限制語 |
4 |
表不確定頻率的模糊限制語 |
4. 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出於禮貌、顧慮、不確定或其他原因,人們往往採用會話蘊涵策略,委婉隱晦含蓄地表達自己的心聲,這就需要我們使用一些特定的詞語,恰如其分地表達思想。模糊限制語就是這樣一些詞語。不同的模糊限制語在話語中具有不同功能。
4.1 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的功能
這類模糊限制語能改變對話題的認識,改變話語結構的原意,對原話語做出某種程度的修正,或者給原話語定一個變動的範圍。
4.1.1否定字面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可使話語具有可否定性
這類糊限制語的使用可否定(取消)原話語的字面意義(如:十足的,簡直,不折不扣的等)。
1) He is sure to pass the exam, if he studies harder.
如果這裏沒有「if」從句這一模糊限制語,句子的字面意思是:他學習很好,考試不成問題。加上if分句具有取消或削弱原話語含義的功能,使原句產生了言外之意——他學習不太好,考試成問題,需要好好努力。
2) Williams is a regular fish.
原話語是Williams is a fish. 但由於加上了regular,就否定了原話語的意義。因為Williams是人,而不是魚。模糊限制語regular在這裏表現出來的意義是:Williams具有魚的某種特性,例如游泳游得很快,像條魚似的。
3) He made quite a few mistakes in English exam.
a few表示「很少」,加上quite否定了原話語意義(他在英語考試中出錯很少),由「很少」變成了「很多」。
4) 從某種意義上說,約翰是個孤兒。(約翰不是孤兒)
5) 不嚴格地說,鯨是魚。(鯨不是魚)
4.1.2使話語具有不確定性
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使話語所表達的意義與不用模糊限制語的話語相比具有不確定性。例如:
A. 使精確義變得不確定(如:左右、上下、最多、最少、大概、約、介於……之間、或多或少等。)
a. 以某一精確義為基準,邊緣不確定
6) 他大約1米62。「大約」使1米62這一精確值變得不確定。
7) 老人大約70歲左右。70本是個精確的數字,由於「大約」、「左右」的使用,使精確值變得不確定。
8) 那位流行歌手一周之內收到了幾百封信。
b. 在某一限定範圍內不確定
9) 關於該理論的說明見25到35頁。(只限定了25到35頁這一範圍,範圍內部的哪一頁不確定。)
10) 作業必須在一周之內完成。(「一周」有七天,究竟是哪一天,並不確定。)
B. 表示不確定的頻率
11) 由於電視的普及,他們很少去電影院。
12) 她總是很早回家。
13) 我多次聽到他被老師批評。
「很少」、「總是」、「多次」,還有「偶爾」、「不時」、「經常」等都表示不確定頻率。
C. 表示接近真實情況 (如:有點、有幾分、相當、略、略微、幾乎、十分、挺、特別、也許、不太、在某種程度上、在某種意義上等。)
14) 企鵝有幾分像鳥。
15) 天就要下雨了。
4.2 不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
這類模糊限制語從不改變話語結構的真值條件或原意,而是一些能使話語語氣趨向緩和的詞語。話語中加上這些模糊限制語相當於增加了一個說明,指出話語是說話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這類模糊限制語具有以下功能:
4.2.1使話語具有非慣例性
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使通常的慣用句式的句法意義超出其所承載的意義。如人們交際中常用疑問句結構來表「建議」、「請求」、「邀請」、「責備」、「不滿」等言外之意,此時,這類結構不再有通常所承載的疑問之意。如:
16) A: Mark is watching a movie on TV.
B: Should he be doing that now with exams coming up next week?(表面上是疑問,實際上是表不滿、責備)
17) 我能不能借一下你的自行車? (看似表示疑問,其實是請求)
18) 今年春節還不回家嗎?(表面上是疑問,實際上是責備)
4.2.2使話語具有可推測性
在交際中,有些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可使聽話者借助句子的句法形式推導並理解字面意思之外的會話含義。如:
19) 你最好乘電車去。(加上「最好」這一模糊限制語,可推導出:還可乘其它的交通工具,只是不如乘電車去好)
20) 老師對學生說:「如果你再不努力學習,考試會不及格的。」
21) 老板對僱員說:「你要是再遲到,就會被開除。」我們可推測出這兩例是警告。
4.2.3 使話語具有主觀性
具有這一功能的大多是主觀性模糊限制語,這類模糊限制語常帶有第一人稱代詞(包括單複數),說話者就話題內容做出主觀測度、主觀評價,語氣委婉,不將個人意見強加於人。如:「就我所知」
「從我內心說」 「我想」、「我認為」、「說穿了」、「我個人認為」、「依我看」等。
22) 依我看,還是聽聽天氣預報再作決定吧。
23) The experiment is going on smoothly, as far as I know.
4.2.4使話語具有客觀性、權威性,增加可信度。
具有這一功能的大多是客觀性模糊限制語,這類模糊限制語可以說話人在話語中使用間接緩和模糊限制語來作為話語的依據時,這就使得他的話語具有客觀性、權威性。同時,為說話人留有餘地,減輕說話人為此論斷所應付的責任。在新聞報道中,人們常常使用這類詞語。例如:據說,假設……,眾所周知,某某人說,也可能是這樣,有…可能性,可以這麼說,…,實際上,多少,簡潔地說,一句話,according
to …,It is said that …,somebody says,It seems … ,it would seem …
24) 社論說,哥倫布亞號飛船的悲劇不會阻礙我們的宇宙探險。
25) 事實上,正是由於自己的謹小慎微使得他裹足不前。
26) 據醫生說他患有肺病。 本句的意思是根據醫生診斷,他的肺部有些毛病。即使他的肺部沒有任何毛病,或肺病相當嚴重,那只是醫生診斷錯誤,與自己無關。
27) 聽別人說他在大學裏當過兩年的教務主任。
說話人在陳述命題時盡量避免提到自我因素,而是引用其他依據,增加了話語的客觀性、權威性,增加可信度,也把自我承擔的責任降到了最低,這類模糊限制語有助於說話人淡化自己在提出論斷時所充當的角色。
4.2.5.使話語得體禮貌
在日常的言語交際中,有些行為和言語可能或多或少侵犯對方的權利和自由,威脅對方的面子。為保持交際雙方的良好社交關係,減少摩擦,使交際在和平友好的氛圍中進行,順利地實現交際目的,就要確保語言的禮貌性,方法之一就是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語。模糊限制語有時像交際的潤滑劑,它能削弱對他人批評的鋒芒或抵觸,緩和緊張氣氛。所以,在交往中為了給自己面子,也為保留對方的面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禮貌語言。模糊限制語就是禮貌用語的一種。為了使話語禮貌得體,啟用模糊限制語表達不失為一種重要的禮貌策略。例如:
28) 如果你不介意等的話,我想我還是可以考慮把車借給你的。
說話者的本意是拒絕對方的借車請求,但出於禮貌,或出於給對方留面子,他沒有直接拒絕,而是使用了「我想」和「還是可以考慮」這些模糊限制語。
29) 甲:您看這次是否能把這個名額留給我?
乙:這個問題,我們再研究研究吧。
乙對甲的要求沒有直接給予拒絕,但由於甲的要求是不合理,乙也不可能接受,但為了顧全甲的面子,保持交際的禮貌,乙用了「研究研究吧」這個模糊限制語,這兩種情況下,模糊限制語都起到了削弱直接拒絕給對方帶來的生硬感和冷漠感,使拒絕更易為對方接受。
30) 我看整個合同沒甚麼問題,不過,有兩個小條款,咱們是不是再議議。得體、禮貌地表示自己對合同的不滿意,而又不令對方難堪。
結語
本文對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和不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進行了分析。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可使話語具有可否定性;可使話語具有不確定性。不改變話語意義的模糊限制語使話語具有非慣例性;使話語具有可推測性;使話語具有主觀性;使話語具有客觀性、權威性;使話語得體禮貌。但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絕不僅僅是這些,其語用功能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