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0期 前期教訊:
第90期《現代教育通訊》
小班教學的實踐
盧秀枝 校長
孫方中小學

  2004年教育當局推出「小班教學研究」時,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開展。因此,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摸着石頭過河」去做。當時我們也有這種心態。然而任何改變總是未知結果的,凡事總要有個開始。經驗也告訴我們,小班的人數少,對學生的學習一定是好的。本文將談談我校從2004年「小班教學研究」至今年小班教學正式開始,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實踐小班教學。

教師專業培訓

  我們三名老師隨當局的考察團到上海探訪已經開始小班教學的學校,在學校實習一星期。觀課、觀察、做記錄,最後試教給當地老師看。回港後老師們還參加報告會,向參加計劃的學校介紹上海之行,再與校內全體老師分享成果。這次學習,受益不淺。之後我們再有三位老師到上海參加類似的學習及分享。同時有兩位英語老師往澳洲參加浸沉課程,希望把西方的小班教學模式作為借鏡。另外,還有兩位英語老師參加教育當局舉辦的學習圈。每月定期的聚會、輪流觀課、共同備課及到新加坡考察等等。每位老師在外出學習後回到學校,都熱誠地把理論轉化作實踐,通過修正,再內化,成為自己教學的風格。以上的教師專業培訓為我們在小班教學奠定基礎。



小班教學方便進行合作學習和小組競賽

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

  經過實踐,老師們都認為合作學習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模式,可作為我們實行小班教學的主要教學策略。可是,對大部分教師來說,合作學習算是陌生的。為了使更多老師熟悉這個教學策略,我們遂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發展合作學習,邀請專家到校舉行工作坊,指導老師備課,為老師觀課後提供改善意見。今天,基金的計劃已完成超過一年,我們仍在優化該計劃,而且把合作學習分階段在各級實施。

備課方式須作改變

  每位老師都有個人風格,教學方法各異。因此,我們鼓勵老師共同備課時要備教材,自己備課卻要「備學生」,因為學生也有個人的學習風格,有學習的差異。這正是小班教學備課時要備多一點的地方。

批改重引導及啟發

  小班教學較著重對學生作業的跟進。為了讓老師有更多時間利用作業作為回饋「面批」作業,我們在時間表的設計作出配合,每節課中間都有五分鐘休息時間,讓老師靈活運用。全天的課完成後,有一個小時的功課時段,由任教該班的老師輪流負責,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面批」。

多展示是小班教學的特色

  學生的作品,全部都有機會展示,讓全體同學通過觀察,一起學習。教室除一般設備外,可展示學生作品的地方都用上了:牆、天花板、小桌、甚至教室外牆都給加以利用。壁報板不再是老師的作品,而是學生的天地。

小班教學有利於善用空間來展示作品

  一次,「小班教學研究」的顧問Galton教授到我校觀課。課後其中一位老師苦着臉跟我說,那節課很失敗:學生不合作,上課的時候很頑皮,出了點狀況,弄得手忙腳亂,準備得好好的課完全發揮不了。哪知,在課後討論時,Galton教授點名稱讚那位老師,說她的課上得出色,發揮了小班教學的特點,也照顧了差異。那課我沒去聽,不知那位老師上得怎麼樣。但Galton教授的回饋正好告訴我們小班教學跟傳統的大班教學,要求是有分別的。這一次觀課後回饋,值得我們反思:怎樣才是成功的小班教學?

  我們使用「小步子走路」的策略逐步開展小班教學。在研究結束後,我們仍然一步一步向前走,累積經驗,優化教學。雖然我們有「小班教學研究」的實踐經驗,我們在這個學年開展小班教學也不敢掉以輕心。去年得知學校可以在新學年推行小班教學,我們馬上成立小班教學小組,委派一位曾參與試驗計劃的資深老師擔任組長,安排老師在職進修,為辦好小班教學再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