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廣賢老師(左)、李穎姿老師(右)接受本刊訪問
|
有關教學語言的使用,是多年來教育界的熱門話題,而近日的「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更對中、小學制訂教學語言政策帶來衝擊。根據這政策,中學可彈性地在某些科目有限度地採用英語授課。這為學校帶來一些問題,對於中學來說,需考慮應在哪些科目加入英語授課的部分、時間應怎樣分配、應以甚麼形式實行方能獲得較佳效果;而對於小學而言,則需考慮怎樣提供相應的協助,使升上中學的學生可順利過渡,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把英語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內容,其中較適合實行的科目是數學科。近年,李求恩紀念中學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嘗試,逐步把英語融入數學科的教學中。為此,我們訪問了該校的盧廣賢老師及李穎姿老師,分享他們在推行這計劃時所作的安排、遇到的問題及對未來的展望。
堅持,但不固執
兩位老師表示,李求恩紀念中學自創校便定位為中文中學,其間一直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這也是歷任校長所堅守的信念。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推行前,初中、高中及預科的各個數學科目都是採用中文教材及以中文教授為主,其中只有少數預科插班生需用英語學習數學。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實行之後,這情況也不會改變,對就讀初中及新「3-3-4」學制的學生,仍會以中文學習為主導。儘管如此,校方亦不會忽略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接觸英語,鼓勵他們多看、多寫,冀令學生可以同時提高數學的理解能力及學習英語的興趣,並為他們在將來繼續升學或投身社會時能於多變及漸趨國際化的世界立足作準備。
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該學校在數學科中嘗試加入英語學習的元素已推行了兩年,亦開始看到一些成效。在制訂策略時,校方採用較彈性的處理方法,並從多個不同的方向入手,務使學生能因應各人不同的能力於不同的情況下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教師會在課堂授課時加入一些英語數學詞彙的介紹,或因應學生的能力於某些重點課題以英語講授;而在編寫教材時,也會加入一些中、英對照的內容,一般是因應學生的能力及進度逐步提高其所涉的深度及增加所佔的份量,此舉使不同程度的學生皆可參與及可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編寫工作紙時會在學年初加入較少及較淺易的英語內容(如英語單詞及簡單句子),其後逐漸增加其份量及提高深度(如較深的文句及長文);而在編訂測驗卷時也採用類似原則,在學年初的測驗卷中會加入少量英語題目(約佔全卷的四分之一),然後逐漸增加內容;在期考時,所用測驗卷中的英語題目約佔全卷的三分之一,且會包含較多文字的長題目。為配合不同學生的需要,校方已按學生的能力分班,例如在中一級
5 班的學生中,現時約有 1.5 班的學生在上數學課時有較多接觸英語的機會。此外,為免產生標籤效應,且堅持以中文學習為主的大原則,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實行後,校方也不會刻意地把部分班別轉為以全英語授課的。
不強迫,多鼓勵
校方在推行此計劃時,會尊重學生的意願,讓他們自行選擇學習的語言,絕不會強迫學生用英語作答。故此,在工作紙或測驗卷中的英語題目,也不會要求學生必須用英語作答。老師認為,學習數學的首要目的還是學好數學概念,不應因為側重語文而忽略數學概念的培養,亦不應為此增加學生的壓力,但對於有足夠能力或興趣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多作嘗試、多閱讀英語及多使用英語作答,此舉也可提高他們在上英語課時對學習英語的信心。此外,校方就選用的中文數學課本,用學校資源購置了足夠的英文翻譯版課本供全級學生全學年借閱,並鼓勵他們可同時參看中、英兩個版本的課本。由於校方選用了可按單元分拆的數學課本,故此學生可按所學課題而攜帶所需的部分,不致增加他們書包的重量。老師表示,已逐漸看到此計劃的成效,學生對學習及使用英語的恐懼感減少了,在看到不懂的詞彙時也會主動地詢問老師,而部分學生更會在測驗中看到以英語撰寫的題目時,嘗試用英語作答。令老師出乎意料的是,一些能力屬中下的學生也喜歡主動地應用英語。家長們則表示此計劃確實對學生有所幫助。
|
盧廣賢老師、李穎姿老師暢談把英語逐步融入數學科的教學心得。
|
小學階段的配合
當談及升上該校的學生的小學學習背景時,老師表示,升上該校的多是黃大仙區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未曾接觸英文數學。因此,校方沒有特別按學生在小學階段有否用英語學習數學的經驗而分班,但一般來說,都會以語言能力較高的學生為對象,提供更多英文數學的學習內容。校方亦會在開學前為升中一的學生提供三個星期的銜接課程,主要針對小六中、英、數三科的內容;為了增強學生學習及使用英語的信心,在英文科的部分聘請了外籍教師教授拼音,而數學科則會加入中英對照的內容,為學生在日後的學習作準備。
至於是否需要在小學階段引進英文數學的學習,老師認為應視乎個別學生的能力而定,因資料顯示,部分學生自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開始,對數學科的掌握能力便開始下降,故應在此階段先為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及增加學習信心,這也可以減少因學習差異而帶來的問題。語文應用方面則可待學生升上中學後方慢慢培養,免為他們加添壓力。儘管如此,對於能力較高的學生,則可在高小年級加入一些英語的內容,老師認為這措施可在小六下學期的呈分試後施行,因這時的教學進度可較彈性處理。此外,老師也建議出版社可製作相應的教材作配合,例如一些滲入英文數學元素的暑期作業或升中一的銜接練習,也可在網上的電子課本或練習中加入一些中、英對照的功能,此舉應有助能力較高的學生過渡至中學時易於接受以英語為教學語言。
在此,感謝盧老師及李老師抽空接受訪問,與我們分享他們寶貴的教學經驗。目前李求恩紀念中學推行的英語學習數學計劃已漸見成績,我們期待他們日後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或許他們的經驗能給予其他學校一些啟示,供各學校自行制訂教學語言策略時作為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