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五零年代的香港,有逾百萬的國內同胞從內地湧入居留,一時帶給香港社會莫大的衝擊,主要是房屋與教育問題。在教育方面:當時雖有官立中小學、少部分私立中小學和義學等設立,但仍不能承受這突如其來的嚴重缺乏學位壓力。政府為了解決大量兒童的入學問題,遂積極鼓勵及撥款資助本港各宗教及志願團體開辦各類型上、下午班制及徙置大廈天台作課室的津貼學校。
六零及七零年代,是政府發展自建校舍的津貼中、小學的高峰期。是故.津貼小學的數量亦相應倍增。然而,學校與政府之間已迫切地需要有一個中介組織,作為協助政府推行教育政策和溝通津貼學校的橋樑。基於此,一個由政府作主導的「津貼學校議會」(中小學)遂應運而生,議會成員全部是由政府委任的,他們都是來自各有關津貼中、小學校的校監或校長。九二年的議會主席是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校長唐玉麒先生。
迄至八十年代的後半期,港英政府開始把過往殖民地的管治政策轉向民主化,同時輸出代議政制,實踐初步還政於民的理念,讓市民大眾對政府施政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在教育方面:政府亦將權力下放,除仍保留由政府委任成員的「教育委員會」及「教育統籌委員會」外,並呼籲各大專、中、小學教育界等人士,自行組織各類教育議會及各分區校長委員會等,藉以汲取專業意見,有助政府持續發展教育及推行教育改革。
港英政府基於還政於民的理念,於一九九二年提出重組由政府主導的「津貼學校議會」(中小學),把議會分別組成「津貼中學議會」及「津貼小學議會」。而津貼小學議會在組織成立前,政府透過邀請全港各津貼小學,派代表參加籌備成立「津貼小學議會」的會員大會程序,再從大會中進行互選委員,組成一個「籌備成立津貼小學議會」的執行委員會。
「籌備成立津貼小學議會」的執行委員會,於一九九二年成立。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校長李嘯天當選為主席,教育署教育主任駱汝根先生擔任義務秘書。該執行委員會經一年的籌劃工作,一個由選舉產生的「津貼小學議會」於一九九三年宣告誕生。首屆當選主席是李嘯天校長。議會的主要任務,除關注及評議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協助會員學校發展學校教育外,當屆主席還須兼任「津貼學校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主席及管理公積金的投資等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