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6期 前期教訊:
第76期《現代教育通訊》:「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特色
「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特色
陳繼賢
天主教香港教區
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

 

天主教辦學是以基督為整個教育事業的根基,致力向學生介紹福音啟示的基督博愛精神和中華文化的精髓,使學生既能實踐基督的博愛與服務精神,也珍重和發揚中國固有文化的精華。

天主教學校辦學亦以「全人教育」為目標,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及天主教的倫理道德觀念,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使學生活得更豐富、更有價值。

在學校,透過各學科的教授、品德教育、宗教禮儀活動、校內課外活動及校外生活體驗,培育身心健全的年青人,使他們養成獨立自主、重視理性、勇於反省、力求創新的精神,又能明辨是非,有道德勇氣,勇於追求真理;也讓學生培養懂得尊重和欣賞別人及與人修和的品格。此外,也致力培養學生對社群的歸屬感,熱心服務社會,履行公民責任。通過學校教育,使他們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均衡發展,為未來的社會和大同世界的理想而作出貢獻。

天主教辦學原則
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整個人的培育,而不是只為學生傳授知識或提供技巧。

重視學生品德培育,一切均以「人」為重心。
1) 著重學生人格修養,人性發展及家庭倫理與公民教育的指導。
2) 培育學生為一個真正的中國青年。
3) 使學生在身、心及人際關係均衡發展。

天主教學校的辦學目標,是給予學生完整的基督徒教育,達致信仰與文化、信仰與生活的整合。

天主教教育的任務是按照耶穌基督身上所反映出來的完美人性特質來雕塑人,不僅是作育英才,更是普遍發揚人身上的真、善、美、聖的因素。

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及追求真理,力求創新及具承擔的精神。

發展歷史
(一)香港教區建立期(1946-1965
香港教區建立初期,內地人民大批來港,香港人口急劇增加。六十年代中期,教區致力發展教育及社會服務工作,構想每一個堂區都有最少一間學校。為實現此計劃,五、六十年代教區學校數目大增,開辦多所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分佈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地。

(二)更新及發展期(1965-1990
一九六五年天主教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頒佈多份文件,包括「天主教教育宣言」,教會著重更新與改革。隨著過去二十年學校在量方面的增長後,開始在質方面也逐步改革。

一九七一年香港開始實施小學免費教育,一九七八年更伸展至中學三年級,全面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教區開辦的學校數目繼續增多。

(三)鞏固期(1990至現在)
教區在1989年呼籲:「整個教區必須秉承大公會議精神,面向世界,意識到自己的信仰責任,效法基督,謙誠地,卻堅決地,承擔歷史的使命。使公元2000年,成為歷史的真正轉捩點,上主恩寵時刻」。教育、牧民和社會服務是天主教會在香港三大主要工作,教會透過教育培養出負責任及懂得修和、共融的年青一代。

由於教育工作繁重,主教委任「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全權負責天主教教育,並成立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該事務處是全港天主教學校教育事務中心。「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和三位助理,直接負責教區學校行政及管理。此外,任何有關天主教教育機構的聯繫、協調和合作,事務處都提供協助。

學校數目
直屬「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簡稱「教區學校」,共113所,包括:中學27所、小學66所及幼稚園20所。

「天主教香港教區」屬校(教區學校)
中學 ﹝開啟檔案﹞
小學﹝開啟檔案﹞
幼稚園﹝開啟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