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6日保良局為屬下的小學教師們,於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內舉行了一場小學組教學研討會,邀得教育統籌局謝凌潔貞副秘書長主禮、精神專科醫生陳嘉璐醫生及青山醫院曾繁光醫生作專題演講。
是次演講的主題是「如何在校內推動生命教育」及「增強教師的抗逆能力」。筆者節錄了演講的部分內容,與大家一同分享。
如何在校內推動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中,老師應該讓學生學會這幾種概念 ——控制時間、付出愛和設定人生的目標。
那麼,老師該怎樣教呢?陳醫生說:想推動生命教育的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熱愛自己的生命,不但要活得精彩,還要了解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把生命的精彩之處推己及人。在態度上,要時刻保持心境開朗,思路暢通和控制怒氣,當學生告訴你問題時,不要說教地責罵。老師還要注意不要為自己增添太大壓力,以往的教師抱完美主義,認為必需解決學生問題,不可假手於人,幫不了時更會陷入失落,其實很多事情是需要疏導的。教師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輕鬆的心境,用樂觀的態度對事,說話時加上一點幽默感,便能讓學生覺得容易親近了。
開設生命輔導小組
陳醫生指出,今天的孩子十分需要別人的關懷,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未必有合適對象聽自己說話,因此她建議不妨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開設生命輔導小組,每周花一小時,讓學生聚首一起,不限話題地訴說自己的事。教師最初可鼓勵學生從過去一星期發生的事情說起,循序漸進至遇到的難題。過程中其他同學會就某事發表意見,不論讚或彈,教師要包容,也要引導學生接受不同意見,因為小組成立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領略到逆境不是只有自己承擔,並建立溝通、社交能力和擴闊視野。這樣,學生才能在小組中成長,明白生有可戀的道理。
老師的發問
陳醫生演講後,大會設了討論時間,讓老師向陳醫生發問,以下節錄了部分老師發問的問題。
Q:「有一位6歲的學生,他說很想死,但他不知道為甚麼要死,這要如何處理?」
A:「人在遇到壓力時,常常會出現這種念頭,這好比當工作忙得透不過氣時,會感歎說『忙到想死』一樣,其實這不代表他真的想尋死。此外,該學生或許不明白何謂死,老師應該不忌諱地告訴學生生死的概念,以及詢問他想怎樣死?假如他是有計劃的,那問題可嚴重了!」
Q:「有些學生生於單親家庭,或父母其中一方在大陸,他們缺乏家庭的愛,老師應如何輔導他們呢?」 A:「教師應時常提醒這些學生,在他們的身邊還有許多親情和友情,他們是被很多人關心的,因此應該珍惜現在所有,和堅強地面對問題。」
Q:「如果學生認為自己是父母在不負責任的情況下所生,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那應如何處理?」
A:「這類學生需要轉介至個別輔導,老師可做的是盡量不讓他往悲觀處想,以其他事物引開他的注意力吧。」
如何增強教師的抗逆能力
研討會的第二位講者,是青山醫院的曾繁光醫生,他的講題是「如何增強教師的抗逆能力」。教師除教學工作外,還要應付許多非教學的工作,壓力負擔隨之而來,如何增強抗逆能力便成為教師們注意的另一門學問。曾醫生在會中指出,人的身體會發出許多訊息告知自己正在受壓。試想想,當你遇到壓力時,總是會情緒煩躁、擔憂、不能放鬆;你的精神狀態會呈現不能集中、健忘、感到混亂等狀態,而且受壓中的人身體也會出現許多異常,例如頭痛、胃痛、肌肉痠痛等。出現這些警號的老師們,要開始注意了。
用不同態度看待逆境
許多人或會自怨自艾,為何壓力總是呆在自己身邊,曾醫生認為,人生的本質便是逆境,越是東躲西藏,它越愛來找你麻煩,想抗逆必先認清這個事實,然後裝備自己勇敢面對。面對逆境時,其實可以用不同態度看待來中和不安,因為一件事的結果沒有絕對的,曾醫生舉了多個故事說明,以下是其中一個:
「運動鞋推銷員」
有一家運動鞋公司的推銷員,將被調職往非洲,他悶悶不樂地想:「慘了,被調到貧窮地區,大家都不會花錢買鞋,一定沒生意了。」同一件事也降臨到另一位推銷員身上,他知道將被調往非洲,卻十分高興地想:「機會來了,非洲人都不穿鞋子,如果一人幫我買一雙......那就不得了。」
由此可見,與其用悲觀的態度來面對,不如用正面的思想迎接它,越是悲觀,面對的困難越大,壓力也越大;反之以正面的思想面對逆境,保持心情輕鬆,能夠維持一定士氣,較容易想出解決困難的方法。
面對逆境的緩衝方法
曾醫生還建議我們應該調理好健康的身體,當逆境找上門時,你還會有力氣應付,例如保持充足睡眠,養成正常均衡的飲食習慣,不碰煙酒和濫用藥物。此外,懂得休息和善用時間也是不可或缺的。其實,就算是遇到挫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吸收了挫敗的經驗後,你的能力便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而且它會給你更深刻的人生體會,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再者,遇到壓力的人,是有多個避風港可以去的,例如你的家庭、朋友等,只要懂得表達內心的感受,把困擾你的事對你信任的人說出,便可舒緩壓力。曾醫生強調:「表達自己,不是弱者的行為。」他指出,如果不善於說話,建議大家把心中的抑鬱用文章寫出來,藉此文筆和思維也會得到改進,說不定會因此愛上寫作,何樂而不為?
學校方面可以如何做?
曾醫生還建議學校可以給老師和學生一點支援,例如加強推動生命教育和情緒教育,在非授課的時間增加師生之間的接觸。此外,校方可多為老師舉辦處理學生情緒的技巧和生命輔導技巧的培訓。
家長們對子女過分的期望,也會間接轉化成為教師的壓力,因此學校可嘗試向家長解釋現在的教育趨勢及推行的政策,家長多一點了解便不會將問題推在老師身上。不過曾醫生認為最有效的治本方法,還是盡快改善師生的比例和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老師的發問
會後的答問時間,有許多老師向曾醫生發問關於面對逆境的問題,以下筆者節錄了部分老師的問題:
Q:「甚麼才是最大的逆境?」
A:「每個人面對的最大逆境有所不同,因此很難具體地說明,遇到問題時只要多找人傾訴,大部分是可以解決的。」
Q:「有些同工不自知正在面對壓力,身為上司的是否需要敏銳地觀察?」
A:「其實不只是上司,他身邊所有人也應主動留意,上面已敘述了一些受壓時的精神及生理狀況,如發現身邊的人有這些徵兆,可嘗試與他們談一談。」
本期教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