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7期 前期教訊:
全方位支援教改─教育署對出版界的期望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 全方位教學改革的實踐
鳴謝: 石玉如校長、李錫源副校長、陳德政副校長
採編:黃慧嫻、甘子威

「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是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的理念。雖然該建議書於2000年九月發表,至今仍不足一年,但很多學校早在報告發表前已經計劃及執行了相關的教育措施。當中四個課程改革的關鍵項目:(1)推廣閱讀風氣(2) 運用資訊科技(3) 德育及公民教育(4) 專題研習,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一些學校率先推行。今期,本刊記者走訪了推行教育改革的先驅之一的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與時並進的教育改革
全完中學的校長石玉如女士在1992年加入該校,一直致力於該校的發展及改革的工作。她指出:現今推行教育改革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舊有的制度在現今已經不合時宜,學校要給學生切合社會需要的教育,但是新的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有部份在技術與政策上,超出了學校能夠處理的範圍,學校在執行教育改革的同時,應該洞悉改革內容,衡量哪方面會對學子們帶來最佳利益,繼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自教育普及後,學生們可以按自己能力,向多方面發展,但教育制度改革中的建議,能否真正引發學生的潛能,還是未知之數。因此,學校需要有一個思考空間,考慮如何推行教育改革來發掘學生的才華。全完中學在教育改革建議出爐之前,已經由副校長為首設立了一個特別研究小組,專責研究推行「課程改革」,這是全完中學未來的重點發展計劃之一。

李錫源副校長指出:「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舊有的上課方式,以數學科為例,傳統教授數學的方式,是由老師照書講解公式、定理,學生聽課後回家做習題,這樣的教學,學習成效不大。改革後的授課方式以活動為主,加入了專題教學元素,要求學生全方位學習,主動搜集資料;學校則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如圖書館、電腦室等。學生學會主動接觸知識,所學的更多,並能改善學習效率。」

課程改革的實行狀況
全完中學在課程改革之前,已經把課改的的四個關鍵項目納入學校發展項目之中。

* 「德育及公民教育」:
這個項目在全完中學已經施行多年。在課堂內,每班循環周都有「公民教育堂」。課程方面,由校內「公民教育組」負責編撰課程。課題包括個人、社會、國家及國際視野的不同層面。由於該校已經實行德育課多年,因此有一套完整的課程大綱,並輔以「全完論壇」讓學生全面投入公民教育活動。除上課教授公民教育外,該校的周會不時請來各界人士演講,探討社會問題,並舉行「昇國旗」、「唱國歌」等活動,讓學生更了解中國。學生組織的「勵德學會」,負責協助學校推廣公民教育的活動。
校外方面的德育及公民教育,更為多姿多彩。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該校多次舉辦往中國內地觀摩考察活動,讓學子們親身接觸中國,認識中國。有關活動包括:

  1. 該校的「公民教育組」及「家長教師會」先後兩次合辦參觀黃埔軍校。
  2. 有六十多名學生到過北京參加「走在讀書人的路上」活動,與內地交流文化。(先後兩團,每團30人。)
  3. 組織學生團,到連州山區進行考察。

* 「推廣讀書風氣」:
最重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能產生閱讀興趣的環境。該校在最近的校舍改善工程中,加入建立現代化的圖書館。圖書館佔地約三個課室的空間,其特色是除了中英文書區外,還新設一個多媒體學習區。校方指出,廣泛閱讀計劃雖然可以改善閱讀風氣,但仍有空間可以讓閱讀更為普及,因此校方正研究是否可以讓家長也加入,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興趣,例如舉辦「親子讀書會」,一來學生可以利用學校就地取材,二來家長可以與學生作出互動,交換讀書心得。


* 「專題研習」:
這是全完中學重點發展計劃之一,現在已經積極推廣及實踐,有多個科目先行起步了,如歷史﹑數學﹑宗教等。以高年級宗教科為例,學生自訂題目報告,佔成績的50%,其餘成績,要學生嘗試上堂授課,授課後由學生自我評估。「專題研習」其實不是最近才被提倡,由於得到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因此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資源;低年級則設立通識教育課程。透過此課程,學生們都可以掌握到「專題研習」的重點,他們製作的報告盡花心思,甚至有用自製的網頁提交報告。學生已經可以活用課本以外的資源,如電腦、互聯網、PowerPoint等。學生使用電腦做「專題研習」更佔了全校的80%。


* 「運用資訊科技」:
在規劃方面,1998年該校定下「學校發展三年計劃」,當有中兩大要項:一﹑提昇學生兩文三語水平;二﹑應用資訊科技於教與學。因此該校計劃了多項資訊科技的建設。例如在兩年前全完中學籌建新翼時,已有多媒體教學中心之構思,因此規模比以往完善,電腦室內可容44位同學及一名教師,年內會正式啟用。另外在中心旁的圖書館,同學或老師可以自由使用電腦尋找資料。教員室的一端,有一個電腦房間,設置多台電腦供教師使用,使用率十分之高;在2000年的暑期,學校將教員室重新裝修,使每位老師皆可在座位上上網,並且鋪設光纖網路,連接校內中央伺服器以配合建立校內內聯網,使校內每個角落都能使用電腦的計劃。除此以外,校內成立了「資訊科技小組」處理校內電腦事務。
在應用方面,圖書館的借還書手續也電子化了。校內的通告也利用該校老師設計的程式傳遞。此外,該校於1999年成為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之碼頭學校(一港口一學校計劃)。成為碼頭學校後,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向學校提供資訊科技的支援,舉辦網頁設計班,並提供有關軟件。

1998年起全完中學開始於各科引入資訊科技元素,2000年更規定每個學科至少有10%運用電腦教學,並鼓勵學生能用電郵交功課。


獨特的學校評估
校方表示,去年三月校方曾經針對學校未來發展進行過問卷調查,對象是全完中學師生、校友及家長,結果發現受訪者最關心是課程改革,及對學校本身評估,於是該校立即成立兩個小組跟進。

校本評估設立了兩個評估對象:一、學校:當中包括老師,校工甚至乎校長;二、學生及其學業,具體情況還要以後才能確立。為了就評估得到參考,全完中學最近參加了香港教育學院的一個「公開考試表現評估計劃」,取得該校與全港、同區,及同一中一組別學生表現之比較數據。這些數據,幫助老師了解學生整體學業及個別科目表現的增值情況。現在學校未來發展希望能夠做到學生、家長、老師在評估工作進行互動。
師資方面,全完中學老師們對改革的衝擊,做足心理準備,學校亦很鼓勵老師們再進修,也提供課程資訊及講座給有興趣的老師。在資訊科技上,學校已為老師們提供了充份培訓機會,全校老師在去年8月均達到基本程度。除此以外,學校參加了「達善學校運動」及「學校躍進計劃」,讓老師們有機會與其他同工交流心得,開闊眼界。


家長、校友繫於情
全完中學與家長、校友的聯繫十分緊密,校內很多政策,亦考慮到家長及校友的意見,家長及校友也很樂意為學校作出支援,例如各學科的獎學金,是由校友們所贊助,還有一些正讀大學的校友,於暑假間替中四、中五成績比較不理想的同學補課。另一方面,該校設有「家長教師會」,負責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學校有定期出版的《家長通訊》,報告校園內最新情況,並不時舉辦多項親子活動,例如上文提及的「參觀黃埔軍校」、「親子齊上網」、「茶聚」、「義工團」等,其中義工團參加人數更高達80多人,由此可見家長亦很樂意參與學校活動。此外,學校很歡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校內設有「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由家長、教師及堂會組成,並曾聯合校友會、家長教師會,向房屋署成功爭取在校內安裝冷氣及隔音玻璃。問及該校何以令家長、校友們有這麼大的向心力?李副校長表示,這是完全是因為繫於一份感情,但積極主動聯絡的老師也功不可沒。


學校如何處理「拔尖保底」問題
該校對剛入學的初中生,仍然用編班試分班,這樣老師便可以針對一班同學對學科的強弱對症下藥。分班授課已經推廣至中四同學,例如英文科四班分成六組上課,以減輕老師負擔,同時讓同學得到更全面的照顧,中六、中七方面設有學生輔導計劃,將同學分成小組,每組由一名老師負責,透過座談、個人輔導、小組分享等形式,協助同學解決學業上的困難。至於成績較不理想的同學,學校為他請來正在唸大學的校友,為他們補習英文及數學,同學們反應也十分熱烈。


總結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是一所正在全面推行教改的學校,對四個課程改革的關鍵項目:(1)推廣閱讀風氣(2) 運用資訊科技(3) 德育及公民教育(4) 專題研習,均有對症下藥式的處理。並成立各研究小組進行作業,效率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

近年全完中學各項課程改革如下:
近年全完中學各項發展計劃如下:
課程改革
初中推行母語教學
推行初中「通識教育課程」
提昇學生「兩文三語」水平
應用資訊科技於「教」與「學」
推行藝術家駐校計劃
發展計劃
推行校本管理,為中華基督教香港區會首批參加學校之一
參加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
得到優質教育基金資助
成為碼頭學校之一
展開學校改善工程
全校鋪設光纖網路